post_image
芙蕾雅
稀有度 rarity_img 傳說
兵種 class_img 矛兵
類型 sub_class_img 戰鬥型
屬性
探險
攻擊 12364
防禦 12364
生命 123654
遠征
攻擊力 1110.88%
防禦力 1110.88%

芙蕾雅

背景故事

芙蕾雅永遠不會忘記血月顯現的那一晚,因為自那以後,黎明再也沒有降臨在她的家園。她曾居住的城鎮如今被稱為尼福爾海姆,一場突如其來的可怕災變,使那裡變成了被人遺棄的死地。如今城鎮被紅色的迷霧籠罩,即便是偶爾經過週邊地域的旅者,也會被遠傳來的哀號聲嚇得魂飛魄散。

但芙蕾雅從不畏懼,她的「守夜人」同伴亦然。他們在城鎮外圍建立哨站,看守著曾被稱為「家」的牢籠,防止「他們」逃脫——那些曾是他們親人和同胞的存在。


儘管守夜人們日夜守備,但仍偶有漏網之魚。一位迷失的旅人曾在附近的山路目睹了尼福爾海姆「怪物」的真容。他們是佝僂的人形生物,身上開滿紅色的晶質花朵,本該是雙眼的深洞,被無盡的悲愴填滿。

眼看他即將被逼入絕境,只見紅光一閃,「怪物」倒下,一抹冷峻的身影出現在眼前,甚至無法看清一切是如何發生的。而她──那位冷漠的救星──只是一言不發地俯視著驚魂未定的旅人。旅人被帶去一座哨所,由戴鳥嘴面具的醫生全面檢查,在這位怪醫否定了他患上某種疾病的可能後獲准離開。至今旅人依舊感到毛骨悚然,倘若那日他真的患上了鳥嘴醫生口中的「血月症」,又會遭到什麼樣的對待?


菲蘭德醫生是「血月症」的命名者,在聽過芙蕾雅的自述後,想到了這個名字。儘管最大限度地阻止了擴散,但菲蘭德醫生對這種病的本質知之甚少,只知道它能夠透過迷霧和紅色的晶花傳播,能腐化人的心智,一旦出現症狀,幾乎無法逆轉……

但芙蕾雅是個特例。在眾多隔離觀察的發病者中,她是唯一受到治癒的。在承受了數日的折磨後,她恢復神智,重獲健康,不僅擁有了抵抗力(可以自由出入尼福爾海姆,不再受到迷霧影響),身體機能也變得遠超常人。她加入了倖存同胞組成的「守夜人」隊伍,成了其中最強大的一員。他們不知疲倦地戰鬥,只為將惡之花永遠囚於牢籠之中。

尼福爾海姆原名米斯蒂,如今已沒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名字。這座城鎮資源貧乏,無法穩定維持熔爐運作。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,直到一位神秘訪客到來。她邀請鎮民們參與自己的實驗,起初人們變得強健,不再畏懼寒冷,但沒多久就變得狂躁不安,皮膚綻放出紅色的晶花……

最終——他們之中有些人變得形容枯槁、理智喪失殆盡,最後開始攻擊自己的同胞,短短幾天內整座城鎮便被瘋狂的迷霧吞噬。芙蕾雅也曾一度瀕臨異化,她眼睜睜看著摯愛的人們變得陌生,自己則渾身無力地躺在地上。目光蒙上濃濃的血色,將眼中的圓月染紅……哪怕已痊癒,芙蕾雅也銘記著那輪血月。她渴求真相,也期盼著終有一天能淨化昔日的家。

英雄碎片
星數/瓣數 1瓣 2瓣 3瓣 4瓣 5瓣 6瓣 總數
1 1 2 2 2 2 20
5 5 5 5 5 15 40
15 15 15 15 15 40 115
40 40 40 40 40 100 300
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00
來源
  • 英雄殿堂
英雄技能
燼滅之舞

揮舞鎖鏈攻擊目標,對目標及一定範圍內敵人造成攻擊力*200/220/240/260/280%的傷害。將標記目標,持續3秒;持有標記的目標受到傷害時,傷害的40/50/60/70/80%也將施加於周圍的其他敵人(觸發冷卻0.5秒)。

荊棘之縛

以鎖鏈猛擊並捆縛目標,造成攻擊力*100/110/120/130/140%的傷害,並使其在1.5秒內無法行動。

血焰之怒

週期性地爆發出令人驚豔的狂熱,每8/7/6/5/4次普通攻擊後,下次普通攻擊爆擊率提升60/70/80/90/100%。

暮色迷霧

投擲煙霧彈遮蔽敵人的視線,使敵軍全體部隊攻擊力降低4/8/12/16/20%。

新月之鐮

用月牙般的利刃盡情收割敵人的恐懼。普通攻擊後,有50%幾率進行一次“收割”,造成20/40/60/80/100%傷害。

靈動一擊

芙蕾雅用突襲打亂敵人的攻勢,破壞敵人的防線,使我方盾兵和射手受到的傷害降低3/6/9/12/15%,造成的傷害提升3/6/9/12/15%。

英雄專武
屬性
探險
攻擊 2506
防禦 2506
生命 25065
遠征
殺傷力 277.50%
生命力 277.50%
血月之殤
1253250

暗夜突襲

嚴苛的訓練讓芙蕾雅的傷害提升30%;此外,驚人的洞察力和反應力讓她能在敵方召喚單位的瞬間,對召喚物造成攻擊力300%的傷害。

夤夜守望

芙蕾雅的雙眼從不會鬆懈,她的嚴密戒備使守城部隊的防禦力提升15%。

Personaggio del gioco

格雷格有話說

Play the Game


Our socials:


Contributors


OrangeJuice
Edited 1 times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